是因为教育从娃娃抓起?
还是因为抓娃娃的游戏机,看似随意其实是被看不见的力量操控着?
和孩子一起看,笑声不断,也讨论了很久。
为孩子创造的条件,营造的氛围都是家长角度对孩子发展的期盼,初衷都是好的,落到孩子身上如何把握“度”,永远没有正确答案。
反过来想,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被操控了,那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不也会被社会操控吗?
是看清现实后继续忍耐,还是舍弃后寻找自我,哪一步都不简单

我爸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没读过书,没有文化,希望你能帮我们读回来。
你要读书,是家里说的最多的话。父母多累多辛苦,所以你要读书。没文化遭受什么罪,所以你要读书。读书是为了你自己,所以你要读书。他们只告诉我要读书,没告诉我要怎么读书,也没人告诉我读什么书。
从小我就认为考大学是应该的,但是我自己真的不喜欢读书,至少不喜欢数学物理,好不容易大学有了第一次自己的选择,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直到最近,我爸妈看到亲戚家小孩考上研究生了,又开始给我压力,考研

剧情:土豪大款为了培养接班人所以欺骗孩子家境很差大搞苦难教育,美其名曰锤炼,父母为了一己私利而控制了孩子的一生却还要反过来去diss孩子:你不是也控制了我们的一生吗?主题是对东亚父母苦难教育的讽刺。
总结:楚门的世界育儿版。
从电影结构上来说,不够完整,后面实在是缺一股劲儿顶一下儿,孩子发现自己被骗了,被苦难教育了这么多年,最后竟然如此平静,不知道该评价他是情绪稳定还是悲伤至极,但两种情绪我都没从演员身上感受到,总的说来,史彭元的表演明显是接不住马丽沈腾。
就表演上来说

就是部电影,就看你用什么方式去看待,用夸张的手法痛陈现在的鸡娃教育也好,看着所有人营造出来的环境充满着控制和虚伪也好。千人百味吧。
有几点不明白~
为啥一定去和楚门的世界和富二代作为对比,它不叫抓娃娃吗?
为啥提及穷人富人呢?心理有那么脆弱?穷人有穷人的类似手段,富人有富人相似的条件,原理是一样的。
最不适的桥段~就是洗澡那段,对剧情也没有多大推动作用,反而那种镜头和暗示很恶心。
还有奶奶死的那段,最真实的反应就是孩子和奶奶,其他就像没有感情的机器。
但是不管如何
如果说现在的电影市场自己一定会贡献电影票的,那就是沈腾马丽,喜剧电影欢乐的气氛受众很广,且沈马联手喜剧效果自然,有独特的风格,市场上很难有竞品。(这部我想打9分)
这次的《抓娃娃》是一部类似“楚门的世界”的电影,西虹市的成功人士马成钢(沈腾)在大儿子学业失败,小儿子马继业被老人娇生惯养以后,萌生一个独特的养娃计划,让继业体验自己从小吃过的苦,以此来磨练心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以后接手自家企业做准备。
影片的笑点集中于马成钢和春兰(马丽饰)在小儿子面前装穷

等不及豆瓣开分了,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抓娃娃,真还挺好看的。个人打分好看程度,夏洛特烦恼>抓娃娃>西虹市首富>独行月球。
唯一可惜的就是剧本没给马丽太多发挥的空间。唉要是西虹市首富是马丽版本的肯定会很精彩,甚至超越夏洛特烦恼。
看的时候影院笑声不断,有些地方也有感动和深思。结局没有强行拔高和说教。看完后打开豆瓣,惊呆了居然这么多影评认为抓娃娃是在歌颂苦难,为控制式家庭教育洗地……明明从头到尾都是在讽刺沈马对孩子的教育啊……还有我很喜欢的结尾

【抓娃娃】鸡娃也请尊重客观规律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gwfggc.com/riben/kandianying-8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