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片还是有许多很好看的,尤其是这种很贴近生活的小成本制作。
一直很喜欢冯巩的电影,此前最喜欢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觉得这部要更好。
冯巩太适合演小人物了,而他本身是天津人,相声演员当然嘴皮子溜,可以说他跟张大民这个人物除了身高不一致外完全就是量身订做的关系(原作里张大民才161,潘长江比较合适。但潘长江演起来感觉肯定不如冯巩),尤其是贫嘴和小人物的精神面貌这两点。
早几年我就很想看这部,但一直找不到有字幕的,后来一想算了,也不是一定要字幕,就凑合着看下来了。天津方言听着还是挺有趣的,但一些用词不落实到字幕上你还真不好体会它的巧妙。这也是后来我去找原作来看的原因,当然爱屋及乌的成分更大。
不过对比了原作后就觉得,这部片虽然拍得很好,一些地方还是逊于原作了。
最典型的,原作里四民死后,无良的那啥部门就剥削掉了张大民他们新家一个房间,而电影里很和谐很温暖地改成了“照顾咱们”……显然不符合国情啊。
其次,张大民对待情敌的时候,原作里那是损得紧、贱得紧

先提个建议,电影叫《没事儿偷着乐》,第一次搜索的时候加了"儿"话音,居然被告知没有;
1- 演员里除了冯,都不是天津人,说出来的话漏洞百出,很是别扭,据说他们还都拿着自己的稿子去到当地居民家里一句一句地请教,哎,学成那样也够难为他们的;
2- 5民从西北回家,见了妈妈说了句"老人家",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很合理。和家人分开太久了,生疏了,我有一点理解了,但始终无法赞同;
3- 小厨房外的相声。(云芳让眼镜甩了)大民正在厨房忙活呢,背景是天津文艺台5:30的每日相声节目,这个安排的很好;
4- 大民盖房推砖,包子拦着不让因为他母亲胖,大民就说他母亲腰围4尺8,故意激怒包子,难道他想让包子拿赚拍他?很是不理解,嘴贫,但也不至于好赖分不清吧?

《没事偷着乐》喜剧下小人物的悲哀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gwfggc.com/riben/kandianying-14820.html